沈阳城市学院构建以“铸魂育人”为核心的思政工作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来源:时间:2019-05-05

  本网讯(通识学院 高祥)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沈阳城市学院作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之一,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核心课程,把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

  根据教育部“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学校着力加强思政课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本着“精讲、多读、重实践”的原则,学校已形成了“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着力构建“以铸魂育人为核心 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高祥正在授课
  
  以铸魂育人为核心,打造“精讲、多读、重实践”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校一直提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精讲”,通过精心设计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和精彩生动的课堂讲述,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授课内容的特定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为学生补充鲜活的、有价值的新的信息,精选生活中的素材、时事素材等,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提炼,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模式上,精心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以“多读”拓展理论视野,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在书目的选择上以课程为单位进行,通过任课教师集体讨论,选取篇幅合理、难度适中、可读性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十余篇,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经典著作。所选的书目与课程章节内容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理论阅读能力,增进学生的理论理解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思政部精心设计实施方案,辅导员专门一对一指导、学生集中时间自主实践、撰写实践报告等。通过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自然风光景区等,开拓学生眼界,建立文化自信,树立爱国情怀;通过民生调研,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创新教育形式,构建全员参与的全方位 、全过程育人体系
  为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学校打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单一理论教学的模式,创新性的采取集中理论讲授与导师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围绕人生理想、爱校荣校、友情爱情、职业规划等学生关心关注的话题,开设《我的大学我的梦》、《我憧憬中的爱情与友情》、《校训激励我前行》、《感恩》、《我的宿舍我做主》、《自主学 动手学》、《遵守校规校纪做合格大学生》、《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八讲导师课。
  学校抓住大一学生最佳教育期,为一年级学生每8人(两个宿舍)配备一名生活导师,从校领导、校党委班子成员到专业教师都承担导师任务。通过上导师课、指导论文、网上交流等方式以平等、互相尊重的身份与学生交往、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把握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与迷茫,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共鸣。我校全员育人的导师制,破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现象”,真正实现了育人的“协同效应”。
  
   
  思政教学部第二期“我读书,我思考,我分享”读书沙龙活动
  

 

  开设多元化、多维度的通识课程

  对于思政课程而言, 理论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是课程的最大特点,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从辅助课程中通过多元化、多维度的理论教学弥补教材缺失。
  学校为全体学生开设《外观形象塑造》、《图文编辑与呈现》、《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数据图形表现》、《创新思维》五门通识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价值塑造,开阔视野和实现学问领域的均衡汇通。同时,学校每学期举办60门通识讲座,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思想道德、科学技术等方面详细解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通过《丝绸之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互动的全球史》这一历史文化课程,教师从丝绸之路的发展脉路为切入点,打开学生的认知边界,了解“一带一路”的来龙去脉,从更加多元的维度了解世界,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格局。
  提升教师思政素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
  学校聚焦“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专业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所有专业均设置了2学分的《专业导论课》,教师在为大一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行业知识、行业现状、行业前沿时,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形成“思政课程”加“课程思政”的“双发力”效应。同时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制定《沈阳城市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标准》,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并纳入教师岗位考核管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镂刻灵魂”的事业,万复千回,功在不舍。沈阳城市学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最新要求,补齐短板、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思政课成为真正的“金课”,使思政课课堂成为有温度、有触感、可触摸的灵魂阵地。
  
   
  学生们认真做着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