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喜报! 我校获批30个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作者:来源:时间:2019-05-05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 朱慧颖)3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有关企业支持的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我校陈忠良、骆雯、刘冰峰、张思檬等教师申报的30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立项,获批项目数量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本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认可的教改项目,包括创新创业联合基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等六种类型,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高校师生开放项目的申请。
  在沈阳城市学院有效组织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经企业和教育部层层遴选,我校有30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新工科建设项目5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类项目7项,师资培训类项目5项,实践条件建设类项目8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2项、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3项,共涉及14个专业,获得扶持资金43万元,提供软硬件扶持平台5个。
  
   
  绿岛研究所与中共辽阳文圣区委宣传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沈阳城市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积极与辽沈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辽沈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目前,我校已与50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128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基地协议。这些合作企业优先接收我校学生就业。通过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对我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互利共赢。
  为什么我校能申报成功这么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呢?日前副校长孙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其中的缘由——
  孙永新说,这次我校陈忠良、骆雯、刘冰峰、张思檬等教师申报的30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立项,证明了我们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很强。首先我校一直以来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队伍中具有讲师及以上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数已达403人。应用型教师人才的引进,使我校具备了产教融合的能力。
  
   
  新松绿岛类人足球机器人工程中心揭牌仪式
  
  其次,我校十分重视国家产学合作项目申报工作,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学习申报指南、联系企业探索申报路径、尝试多方向申报,协助在申报平台注册教师和学生账号,规范申报流程,召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说明会。通过召开会议,层层宣传,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中来,最终有124个产学合作项目通过了企业的审核。
  另外,申报项目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适应性强。我校申报的项目方向与国家指导的方向一致,这也是我校通过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审核多的重要因素。
  对此副校长孙永新表示,我校校企合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根基。
  目前,我校与万豪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东北设计院、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国际软件园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时间长,满意度高,合作基础扎实,所以这次申报产学合作项目我校是势在必得。
  
   
  庄河市文旅局与我校酒店管理学院签订了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那么我校对产学合作未来将有什么规划呢?”对于记者的提问,孙永新满怀信心的提出:首先要形成集团优势,组织全体教师探讨如何落实开展产学合作项目,确保如期结题。其次,专人、专项进行项目管理,保证所开展的产学合作项目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促进已通过审核的校企合作项目长期开展下去。同时鼓励这次未通过教育部审核的项目不断的改进、完善,争取下一次申报项目的成功。
  此次我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国家级项目大规模立项成功,标志着沈阳城市学院教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标志着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标志着我校产学合作的基础提升。副校长孙永新希望我校广大教师能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辽宁省建筑信息技术产业校企联盟在我校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