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力量托举起辽沈地区“星星的孩子”

作者:来源:时间:2019-10-30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 朱慧颖 校记者团记者 刘嘉怡 余龙坤 酒店管理学院)“小朋友,你会这个交叉步吗?我们一起做做看,好不好?”1015日上午,1757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系主任郑笑宇带领下,正在翰思格体能训练中心教授孤独症儿童感统训练课程。像这样的援助活动沈阳城市学院绿岛儿童心理+研究所已坚持一年多的时间,援助超过30名儿童。 

  

 

   为“星星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就出现并且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主要特征是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孤独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左右,但是国际社会的相关领域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已经逐渐上升至百分之一。而且孤独症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去慢慢缓解症状。  

  沈阳城市学院绿岛儿童心理+研究所自2016年成立以来,从20185月开始开展援助活动。该研究所依托应用心理学专业,专注于0-14岁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开展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创新与研发、儿童特殊心理问题的咨询等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活动,致力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习能力以及脑功能等方面的开发研究。 

  

 

  “目前,沈阳市无偿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长期免费的心理援助的企业较少,社会的援助服务与资源非常有限。而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所在学院为绿岛酒店管理学院,系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也是中国儿童商业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因此,心理学系的百名师生希望可以共同肩负起这项重要且专业的工作,搭建援助平台,解决辽沈地区‘星星的孩子们’带来的社会问题。” 

  酒店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郑笑宇作为研究所的指导教师,曾在哈尔滨儿童医院从事多年的心理咨询师工作,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研究所与翰思格体能训练中心、优创和合心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每周组织心理系学生志愿者20-30人参与到各项援助活动中,也有大四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习服务。 

  学生们面对的儿童最小的年龄仅为4岁、最大的是17岁,这些孩子大多患有孤独症、小胖威利症、21三体综合症等疾病。学生们与他们一对一结对子,通过在大一大二学习的心理咨询的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儿童的状况进行个体分析,编写课堂教案。 

    

  能力系统培训,共同见证孤独症儿童的改变过程 

  16级应用心理学专业1班车爱迪和李欣鸿告诉记者,“初次见到这些孩子们总是很无奈,他们不听你说什么,做什么,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这是每个学生志愿者刚接触孤独症儿童时面临的共同难题。然而,经历了一年多的陪伴与训练,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过程,每个同学都是满满的感动与成就感。 

  

 

  同是志愿者的张秋雨记得829日那一天,从来对她不理不睬的孩子在课堂上对着她笑并亲了她的脸颊,张秋雨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们俩的心连在了一起,这个孩子从不会说话,到慢慢的会和其他人交流,一点一滴都承载着志愿者的心血。 

  在研究所开展服务的一年多来,老师与同学们通过儿童绘画疗法、儿童早期心理教育、儿童园艺疗法等多项教学方法,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部分儿童提高了情绪控制能力。 

  比如小赫从最初的用攻击表达情绪,渐渐的减少了攻击的次数;小鹏最初来到大群体中是四岁,并不用言语交流,经过了一个月的相处,可以用言语与老师及家长进行沟通了;小海在最初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是完全不理人的,现在的他学会了用他们的语言表达爱,比如精心制作的手工、绘制的图画,并且在一批同学实训结束时与同学们互换了心愿卡,表达感谢。 

  张秋雨说:“我们每天都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想要改变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是需要长期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了解和帮助他们的,一点点的给予关怀,打开他们紧掩的心门。” 

    

  落实情景化人才培养,让专业不再纸上谈兵 

  经过几学期对孤独症儿童心理援助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得到了企业及孤独症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尤其学生在与孤独症儿童的接触中能够做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训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根据孤独症个案的特点与专业教师及行业业师共同商讨制定心理援助方案,与家长共同见证孤独症儿童的改变过程,很多家长和孤独症儿童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谢着同学们,比如琪琪(化名)将她的画作送给志愿者老师表示感谢等等。 

  优创和合心理服务负责人周萌谈到为何选择与我校长期固定合作时说道:“沈阳城市学院的学生们专业性更强,更有耐心,肯坚持,对公益事业有热忱。” 

  此外,2018127日,《沈阳晚报》03版也报道了我校学生志愿者为爱护航,默默为公益事业付出的故事。 

  一直陪伴着这些学生成长的郑笑宇老师说:“通过一年多的实训,学生们由最初的无力感、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可以量体裁衣的实践方案,转变成了可以系统评估孩子状态,制定沟通方案;由老师直接分配援助方案,做一名园艺疗法的操作者,到可以细致的做观察报告,并且可以自行查阅专业知识举一反三,由被动变主动,实现了自主学、动手学。他们的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被心理咨询公司“抢”着用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6月是个喜忧掺半的月份,喜的是他们可以接触到一样关爱他们的新老师,忧的是原来的老师因为实习及毕业可能要与他们暂时告别,由于同学们与孩子们长达18个月的心理援助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与部分实训做的特别优秀的同学结对的孩子,都会感到不舍。 

  这些同学也因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努力付出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如15级杨丹钰、刘艾鑫同学,他们被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录用,16级车艾迪、方源、孙浩展同学分别被儿童感统教育机构及我们的合作企业优创和合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聘用实习,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郑笑宇表示:“未来在开展特殊群体心理援助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开展普通儿童成长的研究,作为中国城商联儿童商业工作委员会的理事单位,我们也将与之开展深度合作,同时研发儿童心理+系列课程,从专业的角度诠释儿童教育,并为早教机构、幼儿园等提供专业支持,力求将研究所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产、教一体化’的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