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栉风沐雨,专注提升教学质量——专访沈阳城市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作者:来源:时间:2019-11-19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 朱慧颖 记者 刘诗雨 刘嘉怡 闫美澄)“随机听课”对于绿岛师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绿岛学子的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位老师静静站在教室窗边,“他”衣着简单,拿着笔和文件夹,示意授课老师后,进入课堂,不时做着笔记;“他”会出现在每一个教学楼里、每一个课堂中;课间,“他”会细评授课教师。十载栉风沐雨,“他”专注提升教学质量。“他”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教学督导专家。
教学督导办公室四位专家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沈阳城市学院自2009年9月整体搬迁至沈阳绿岛森林公园独立办学开始,学校便构建了教学督导制度。十年间,督导专家“随机听课”已成一种教学文化,深受全校教师的认同,并把追求一流教学质量视为共同理念。
每人每周听课、巡课、看课10节以上,是教学督导办公室4位专家的日常工作,他们需要完成每学年千门课程的听课任务,覆盖全校400余位教师。 据教学督导办公室主任徐晓辉介绍,教学督导办公室下设教学评价部,即按照工作计划对整个学校的全体老师进行评课,覆盖我校所有课程和授课教师。此外,在人员安排上,除了四位专职专家的听课与反馈,还从各学院选派1到3名教师建立20人的兼职督导员队伍,从学科专业性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督导办公室主任徐晓辉
除了常规评价外,本学期,教学督导办公室还重点开展了对232名近三年的入职新教师进行专项教学评价,目前,已顺利完成197名。根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育人、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六大板块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A档优秀、B档中等、C档教学效果偏差,其中被评为A档的教师占比25.89%,B档占比63.45%,C档占比10.66%。
“抓两头 带中间”整体提升教学水平。针对C档的和B-档的教师,督导专家会再次进行复听,为复评为C档的教师撰写诊断的书面报告,并根据老师授课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做出反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同时,开展对A档51人进行专项总结,对其教学特色、分组教学、互动教学、教学项目、案例教学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树立优秀典型,最后由教师发展中心来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
我校召开专兼职督导专家会
对于督导办听课教师的建议,授课教师们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其中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概论》的授课教师杨帆感触颇深:“我记得上实训课和新闻学概论的时候,都是宗培言老师来听课,还主动跟我握手,非常客气和谦虚的说‘来听下你的课’。当时确实感觉挺温暖的,专家们也会给出很多建议,比如导入的时长、案例和知识点的比例、板书等等,受益匪浅。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更好的准备课程,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在学校工作7年之久的教学评价部专家裴利华,见证着沈阳城市学院教师们的点滴成长。她感受最深的是,通过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控后,教师备课更加充分,课堂设计逻辑性增强。 教学评价部主任孟繁兴也回忆到有一次听课看到老师的PPT上修改时间显示的00:38,甚至有些教师已有2台笔记本电脑,但为了教学方便、内容更加精准,又准备了一台电脑。可以看出,经过不断磨练,新教师们逐渐从入职时的不适应、不了解到现在的“会讲课”了。
四位专家召开座谈会
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办公室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共同建立了听课评课意见反馈机制,每月从学生处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信箱,通过督导办公室的甄别与加工,筛选出可行性建议,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发展中心,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质量监管的闭环运行。
教学督导工作旨在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督导监管的方法与力度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7年先后启动了为期一年的课程建设“达标创优”工程、 “百门精品课”建设工程等,并建立了健全的听课评课意见反馈机制。
据统计,学校每个老师每学期都可能被督导组专家、兼职督导、学院院长等领导听课3次以上。学校师生实际已经形成了对教学督导的一种认同和习惯,“随机听课”俨然成为一种教学文化,教学督导专家也将继续发挥教学监控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