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2020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
沈阳城市学院获评7个六星级专业
作者:来源:时间:2020-07-10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 朱慧颖)近日,由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咨询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撰写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发行,报告最新发布2020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榜单。报告中指出,中国六星级专业(6★)为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其中,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第17 位的沈阳城市学院,获评七个六星级专业: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
建筑学
专业代码:0828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5年
专业简介
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前身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建筑系)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3年学校正式更名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也于同年招收更名后的第一届建筑学专业学生,学制五年,授工学学位。在学校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学专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明确了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
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设计领域,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和设计方法,熟悉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熟练应用BIM等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建筑设计与表达、建造技术应用等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毕业后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工程管理与技术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特色课程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建筑设计为核心领域,着重培养三大核心能力,设置6门专业核心课程,10门主要支撑课程。突出重点,内涵丰富,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专业课程为支撑的培养体系。
核心能力与主要课程图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代码:0810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沈阳城市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环专业)设立时间为2003年,自2004年开始招生。201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建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为“竞教结合实践示范基地”,2019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同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环专业拥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辽宁省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为辽宁省建筑信息技术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
人才培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面向现代建筑领域,培养掌握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具备供热、制冷及空调系统设计能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BIM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毕业后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供暖、通风、制冷、空调、建筑智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特色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学院“BIM”高地为支撑,在专业课程中加入BIM技术应用的实训任务,实现本专业课程BIM成果全覆盖。为学生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进行BIM正向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财务管理
专业代码:120204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财务管理专业自2002年设立以来,坚持以高级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在所有新建专业中排名第一,于2014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并在2017年被评为辽宁省“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成为辽宁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唯一代表。
人才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遵循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围绕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管理等核心领域,实施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自主学、动手学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化教学体系。依托财税一体化实验实训中心,联合广发银行、辽宁中意慧佳会计师事务所、沈阳市科技局等辽沈地区企事业单位,突出以财税信息化操作技能为主线的习学并进式人才培养特色,紧密结合财务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人才需要。
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培养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决策、纳税申报与筹划等技能,能够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申报与筹划等工作。
特色课程
酒店管理
专业代码:12090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综合实力雄厚,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成果丰硕。自 2010 年以来,该专业先后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也是辽宁省教育厅确立的60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一座建筑总面积一万六千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康乐、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景式教学酒店,开展各类实训、实习等活动项目百余项。同时,与沈阳凯宾斯基酒店、辽宁省康辉国际旅行社共建辽宁省文科校外实践基地 2 处,2013年获评辽宁省酒店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评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
依据酒店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特点,学校创建了PST-CCE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主学、动手学的实践化教学体系,独创的“专业思想、职业精神、服务艺术、领导能力”(SOSL)酒店管理育人体系得到了社会和酒店行业的高度认可,成为酒店行业内公认的人才培养高地。
校企合作基地20多所,皆为国际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酒店,实习地点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等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与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总部等开展管培生项目合作。近些年,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较高的就业率,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3-5年以后已经在五星级酒店做到部门经理以上的高级管理岗位。同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44项。
特色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紧紧围绕酒店业发展趋势,全力打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视野形成、高雅艺术创新三类特色课程。通过分组教学等特色化、创新型教学形式形成实训教学、校内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通过双语教学以及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等 7 所院校的国际合作建立了以行业前沿知识为引领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绿岛酒店管理品牌高地建设目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摄影
专业代码:130404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摄影专业将“专业思想、职业精神、服务艺术、领导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四大核心要素,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依托校内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建立了以广告拍摄、人像拍摄、时尚摄影拍摄、电影电视剧创作为主的影像创作实验室;以影视特效制作、影视后期调色和影视剪辑创作为主的影视制作实验室,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才培养
摄影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紧密结合影视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要,培养适应当代新兴影像媒介特色,系统掌握短视频创意拍摄、电影拍摄创作技巧,掌握影视后期剪辑制作能力,掌握时尚摄影创作拍摄能力以及影像新媒体运营能力,能够在影视公司、商业摄影机构、新闻媒体、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影创作、影视剪辑调色以及影像创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
专业特色
摄影专业独立拍摄制作了全国首个大型摄影真人秀节目《全能咔嚓王》,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了《中国摄影艺术年鉴》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强化学生的影像思维和新媒体运营能力,在实景化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职业素质与应用技能。此外,本专业与相关企业密切联系,与辽宁省人像行业协会、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解决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后就业问题。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代码:130305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沈阳城市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是辽宁省教育厅确立的60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是“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本专业教学中采用的“实训贯穿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全程”的教学模式获得辽宁省高校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我校影视传媒学院与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制定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本专业成为试点运行单位。
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着 “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辽沈地区产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新闻资讯采编、短视频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影视产品创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特色课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基础,打破传统以课程性质为原则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紧紧围绕能力目标为核心,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课前置、模块化和以“动手学、自主学”为核心的实践化教学体系为教学特色。
新闻学
专业代码:050301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专业简介
新闻学专业依托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群优势,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以融媒体新闻采编人才、舆情分析师、新媒体运营官等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传统核心新闻学课程+互联网时代创新应用课程的全新课程体系,研究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齐行。依托绿岛舆情研究所、融媒体实验室等教学平台展开实践教学,与沈阳广播电视台、沈阳日报传媒集团等传媒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与供给生态,真正实现了校企之间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社会化项目开展等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
打造“互联网+实战+传统新闻课程”教育体系。新闻学专业从实际出发,以最前沿的媒体思路为指导,建成了以“传统核心新闻学课程+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课程”的全新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诸如新闻采访与写作、人物报道与调查新闻、文体新闻、财经新闻等传统新闻课程的基础上,又大幅增加了趋势性技术性和应用型课程;
“实战型”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学院新闻专业在加强师资结构配置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和创新,引进了多名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日报集团和沈阳日报集团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才,促进了业师合情合理的转型和升级,也开拓了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领域的新篇章;
“项目型”驱动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学生每天深度融入媒体实践。截止到现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运营着诸如“辽宁共青团”、“沈阳新社区”,绿岛小学微信公众号、浮岛二号、捕娱号和绿岛经济参考等公众号,还参与运营抖音和快手账号。这些都是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直接参与运营,既是实训课,也是真实的社会化项目;
“部校共建”“校企合作”成人才发展推动力,让学生未来就业无后顾之忧。“部校共建”以来,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了“中宣部好记者讲好故事走进沈阳”大型宣讲会,同时与沈阳市记者协会等联合举办了多项活动,按照教育部、中宣部要求,落实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计划。沈阳城市学院与沈阳日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和编辑记者培训以及重大项目合作;
“全媒体”、“实践化”成专业最大亮点,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岗位情境中。目前,新闻学专业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呈现了全媒体运营格局,突出实践化特点。新闻学专业目前有融媒体视频作品生产、校园摄影作品生产、校园人物访谈录、微信公众号设计、新闻阅评和舆情专报等实训课,学生拿作品说话。
特色课程
新闻学专业立足于学校对媒体融合高地建设的需求,建设多维度、交叉型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三位一体型课程体系。课程内既有互联网应有技术,又有新媒体产品输出,还有传统媒体视听作品生产,更兼有公关危机处理和大数据舆情分析,形成了既满足新型主流媒体需求,又能兼顾传统媒体转型的多元化课程内容。核心课程分别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融媒体新闻编辑、大数据与舆情分析、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新媒体应用技术等。
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本科专业建设是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沈阳城市学院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鲜明有力的办学理念与“五育并举”的创新机制,开创全国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