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沈阳城市学院教授张红太理论文章

作者:来源:时间:2020-12-02

  本网讯(对外交流中心)近日,由解放军报社主办的《军事记者》杂志2020年第11期,发表了沈阳城市学院教授张红太撰写的《浅谈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新闻学研究论文。 

    

    

  《军事记者》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军唯一新闻学术核心期刊,国家双效新闻期刊。刊物指导军事新闻实践,传播和探讨新闻理论知识,总结和推广军事新闻采写经验。 

    

    

  以下是文章全文: 

    

  浅谈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张红太

    

  摘要: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和不可预料性,对社会运行秩序、国家治理能力、公众社会生活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舆论引导实践中,应针对全媒体背景下的特点规律,关注焦点,把握特点,针对“痛点”,对症施策,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重大突发事件是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重要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对社会运行秩序、国家治理能力、公众社会生活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全媒体背景下创新舆论引导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点 

    

  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有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急需处理等。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和不可预料性,而且常常带有负面性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突发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关注度高。重大突发事件,是当下最受群众关注的社会风险之一,加之其具体发展情况的不确定性会,大大降低公众的安全感,从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迅速传播,社会关注度骤然提高。会不会引发二次爆炸、污染的程度有多大、爆炸后遗留的化学品是否会威胁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疑问打破了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中公众的“旁观者”心态,许多人都将自己也视为事故灾害的直接关联者。 

  专业度深。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比如存在的安全隐患、专业的应急方式、事件的专业背景等,公众对事故原因存在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专业问题的不解和陌生。202055日,虎门大桥发生异常抖动,很多新媒体包括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报道了这一热点问题。这一事件社会关注度高,直接影响到一大批人的日常生活,公众希望迫切了解大桥抖动的真实原因。事件发生初期,据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对于有些专业性解释公众感到一知半解,媒体就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通俗的解读,及时消除公众的恐慌和疑虑心理。 

  动态性强。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情况复杂,事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如果真相不能及时公布于众,谣言就会漫天飞,甚至会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202033015时,西昌市泸山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人遇难。新闻报道对事故进行了及时呈现,解释事故原因、普及安全常识,跟进事故救援情况,从而把公众的关注点引导至事实层面,稳定了舆情。 

    

  二、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突然、蔓延迅速,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治理等产生较大影响,处置不好会产生连锁反应。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群众对于未来的预判会迅速从观望走向担心直至恐慌,对真相信息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因此,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舆论引导是宣传职能的体现。舆论引导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关键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加强对工作成效、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以最快速度掌握舆论主动。主要目标是有效鼓舞士气民心、向上向善引导社会情绪,积极凝聚社会共识,使事件应对和处置得到民众的理解,赢得公众广泛支持。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舆论引导为例,一方面要督促有关部门加快疫情关键数据和媒体报道急需、群众关注信息的公开。另一方面要组织各类媒体全力以赴加强宣传,紧跟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灵活调整报道主题,快速推出优质产品,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舆论引导是揭示事件原因的需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第一反应就是,事故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天灾不可控,属“不可抗力”,舆论质疑会相对减少,政府救援正能量则成为“主角”,如汶川地震、长江沉船事故等;但如果是人祸,则属“人为因素”,主观可控,故“不能原谅”,像天津爆炸事件、深圳滑坡事件等,事后追责的声讨就此起彼伏。同样是山体滑坡,事故原因不同,舆论反应也是大相径庭。201512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一淤泥渣土受纳场的人工堆土发生滑坡事故。事发突然,事故现场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许多媒体就从表面现象入手,纷纷报道是“山体滑坡”。后国土资源部发布官方微博,通报事故原因,认定人为原因导致垮塌。社会关注点开始从“山体滑坡”说的质疑转向对渣土来源的讨论,以及事后追责问题。   

  舆论引导是满足受众对“未知”的探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的救援情况往往就会成为舆论的关注点。目前,各地政府在救援行动上的努力有目共睹,新闻发布与宣传机制正不断完善。但实际操作中,救援却常常会成为次生舆情的多发地。20203301140分许,从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客运列车行经京广线湖南省永兴县路段时,因突发山体滑坡,导致列车撞上塌方体脱轨。事故造成1127伤,京广线部分区段一度运行受阻。在对这一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宣传舆论工作注重引导公众情绪、实时报道救援情况,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救援情况的关注了解,对于避免产生次生舆情有着重要作用。   

  舆论引导是应对公众问责“期待”的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事故的原因,外界普遍还关注事后追责问题,即便是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承担责任,相应的责任处理自然成为舆情的关注点。2020年3月7日晚,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南环路欣佳快捷酒店发生坍塌事故,导致多人伤亡,由于该酒店作为疫情期间的隔离酒店,社会关注度更高。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救援进程、事故原因、官方态度、酒店历史背景等,满足了观众对于追责问责的期待。 

    

  三、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 

    

  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实践中,应始终坚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批判丑恶现象,引导群众情绪,凝聚社会共识。针对全媒体背景下的特点规律,关注焦点,把握特点,针对“痛点”,对症施策,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   

  切实有效辟除谣言。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是必然的参与者。在关键节点,舆论的生成更多地不取决于刷屏信息的真假,而是社会情绪,是大量旁观者的好恶,是人心向背。在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场中,谣言往往是成系列、成批次的,要做好反复较量的准备。要积极运用各种辟谣平台把谣言记录在案并广而告之。要注重分析谣言的真实指向,找到背后动机,全面掌握真相,舆论引导工作应做到针锋相对,主动发声,直击痛点。 

  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在新闻信息采集、整理、准备报道的同时,做好舆情的收集研判,发现并有效预警是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利用科学技术,完善大数据平台,加强对信息的过滤与判断能力,准确把握舆情方向,及时做好相应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利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认真研究采集与信息提取技巧、追踪技巧、倾向性分析等,比如可以对微信朋友圈、微博热搜等平台网友的反应做出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在舆论还未形成之前就采取有效的舆论引导。应对措施,有效防范负面舆论的扩大。 

  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全媒体时代,新闻消息传播的渠道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想象,微博微信、短视频、各类APP、手机客户端等,都是安全突发性事件报道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时代,受众有了自己的“麦克风”。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开通评论区,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引导舆论态势。对于媒体而言,通过新闻评论区的大数据统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群众的口味和偏好,从而为受众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闻,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要加大对新兴媒体的合作与利用力度,做到多管齐下,未雨绸缪。 

  科学掌握宣传时机。全媒体时代,大众就自己所见所闻披露信息、发表意见,还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为已经形成的舆论“添柴加薪”。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报道的准确性和时宜性应该优于时效性。要科学研判,把握好时机,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2014123123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媒体坚持了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把握宣传时机,对一些不实传闻给予了澄清,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作者系沈阳城市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张红太,1969年生,军事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师级大校,教授。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余年,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时事政策研究所所长,高级职称评委。辽宁省政研会专家评委,《思想文化在线》执行总编辑,辽宁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东西南北辽宁兵风采录》副主编,沈阳市国防教育讲师团首批讲师。5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2019年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研会优秀成果奖,荣获辽宁省优秀政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沈阳军旅书画研究会会长、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个人出版《墨炼琼瑶》《点燃激情》《心灵炫彩》等三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