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举行“大学要有精气神”主题研讨会
作者:来源:时间:2021-05-12
本网讯(新闻与传播学院)5月7日下午,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次跨院交流研讨会于白卿宫会议厅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大学要有精气神”。校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教授,副校长、影视传媒学院院长李长青,两院系主任、系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增福主持。
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激情饱满地畅谈了自己对“大学要有精气神”的理解和感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张健表示,对职业的尊重、对事业的坚守,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秉持的精气神。杜华老师坚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激发对教学的热情,才能迸发一个专业活力四射的激情。吕一品老师认为“精气神”等同于“责任心”,只有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才会迸发出强烈的主动性,具备“不解决问题不松手,解决了问题更不松手”的韧劲激情,将工作事宜落到实处。
张少松老师认为,教师是铺路者、领路人也是修路工,要内外兼修,用自己的“精气神”带动学生的“精气神”,没有丑老师,只有懒园丁,哪怕颜值不够,也要气场来凑。常啸老师说,大学“精气神”是教师心态的外在表现,“绿岛的精气神”在教室也在操场,想提振精气神,就要跑出舒适圈。关紫兮老师认为,大学“精气神”是整装待发的气势和自信,一所大学要有“长期主义”精神,前期波澜不惊,后期增长迅猛。
庚镇老师坦言,当发现学生“精气神”不足、创新能力弱,作品老调重弹没有新意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先反思。想要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求变。宋威老师说,要努力提升自己,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强化吃苦耐劳的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精气神”。于晓旭老师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要具备肩负使命、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精气神”。张诗尧老师说,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精气神”,也要在职业发展中培育“精气神”。
现场交流井然有序,掌声不断,充分体现了沈阳城市学院教师对大学“精气神”的良好诠释和深刻解读。
校长徐伟浩教授说,一所大学的“精气神”就是师生内心的追求不断表现出来的从业态度和精神风貌。良好的精气神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精神的凝练,而“绿岛精气神”概括起来就是“我行 我能”四字校训;“有爱心、会讲课、肯奉献”九字箴言是“绿岛精气神”的具体体现,“热爱体育、崇尚艺术、关心时事、追求时尚”是“绿岛精气神”的丰富内涵。
关于如何提振“绿岛精气神”,徐伟浩教授提出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做到志向高远。第二,要做到居安思危。努力达到“三如”的境界,即“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第三,要做到真抓实干。
一场关于“精气神”的深层碰撞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徐伟浩教授说,每一位绿岛教师都是“精气神”的创造者,也是“精气神”的继承者,更是“精气神”的传播者,希望“绿岛精气神”可以代代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