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一方案 一人一跟踪 沈阳城市学院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者:来源:时间:2022-05-22
本网讯(学生处)千方百计拓岗位,攻坚克难促就业。为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上周,沈阳城市学院举办了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双选会,应用“互联网+就业”模式进行网络双选,为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程无接触”的招聘服务。
本次系列双选会,以学院为单位,共开展智能工程学院专场、语言文化学院专场、传媒类专场、商学院专场、建筑工程学院专场、酒店管理学院专场六场,持续一周时间,共吸引265家企业,提供930个岗位,招聘11057人,收取1136份简历,共有1163名学生参与,浏览量达15665次。
影视传媒学院:实施问卷 精准推送
早在2021下半年,影视传媒学院便开始了实习就业的推荐工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大三学生实习、大四学生就业,学院进行了摸底问卷调查,设置了20余项问题,准确掌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实习意向岗位与意向城市等。随后,在整体发布实习就业招聘信息外,学院还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多个有针对性的微信群,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送就业信息。同时,每位辅导员都会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台账,把信息精准投放给所需学生。
今年,学院建立了千余家实习就业基地,有专业教师与其一对一对接沟通,并汇总企业用人需求,在双选会到来前,将适合学生的企业逐一向学生介绍,邀请学生们积极参加。召开视频会议,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实习就业的心理辅导与培训工作。本次由影视传媒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传媒类专场,共吸引69家优质企业,提供编导、UI设计师(BJ)、商业插画设计师、新媒体运营、后期制作等岗位249个,招聘人数2595人,求职者人数319人,投递简历692份,浏览量达7605次。
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前布局 更早落实
今年的就业工作,新闻与传播学院继续借鉴2021届就业工作经验,进一步压实各专业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责任,采取“一系一方案”“一班一推进”“一人一跟踪”的“三个一”整体就业工作推进思路。系主任、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分级建立就业台帐,有针对性、分阶段推动就业工作。
与21届就业工作相比,学院领导班子更早布置、更早落实,于2021年末已对各专业进行动员安排,自2022年3月开学以来,每周召开系主任就业专题会议、毕业专业辅导员就业专题会、毕业班班主任就业专题会等系列专题会议,从学院整体就业每周情况通报、工作要求到各专业就业推进情况、经验交流分享,群策群力,就业工作每周有变化,稳步推进。
绿岛酒店管理学院:合作高校 绿岛首选
绿岛酒店管理学院在学期初就制定了“三推进”与“三个一”的就业工作方案。“三推进”是指从5月13日起,学院与最佳东方合作,针对全院学生开展主题为“青春无悔、‘职’向未来”的3场线上就业双选会,共有洲际集团、雅高集团、上海迪士尼、东软集团等70余家高质量企业、2492个优质岗位提供给毕业生。
今年的双选会,依然看到了四季酒店与柏悦酒店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身影。作为与我校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听到双选会的消息便积极参与进来。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项红娟表示:“非常愿意一如既往地与绿岛酒店管理学院深度合作,贵校也是我们酒店首选的长期合作院校。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了当前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我们一直希望和学院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为酒店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也真诚地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来自沈阳城市学院的同学加入我们,开启属于他们自己的柏悦未来。”
智能工程学院:校友反哺 深受欢迎
学院在2021年6月便对2022届毕业生开展实习就业培训教育,详细讲解了实习就业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观,合理规划自身发展,自发自主地提前寻求就业机会。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尽早就业、积极就业的正向引导,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后,建立学生档案,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开展就业指导。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通知、QQ群消息等途径向毕业生推荐就业企业。
为了更好地向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推介学院毕业生,为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学院针对各专业学生特点,召开了对应专业的专场线上招聘宣讲会。同时,学院也在云就业、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等平台上举办了大型专场双选会,为学生提供了100余家企业和3000余个优质岗位。
此外,学院充分发挥校友作用,与多家由校友创办的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多年来一直在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受到了历届毕业生的欢迎,也为很多毕业生解决了实习和就业的问题。
语言文化学院:精心策划 全员覆盖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在本次双选会中,语言文化学院在邀请企业时充分考虑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行业领域、企业质量、岗位匹配度等因素,利用两周时间,精心筹划筛选省内外各类用人岗位,不断适应学生的新需求。为提高参加双选会的用人单位与学生专业的对口率,学院积极召开就业工作专项会议,会议要求各个专业毕业班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此次线上视频双选会,并要求所有辅导员督促指导毕业班学生及时且精心准备好简历,拍好求职照,并做好面试准备和训练等。
本次双选会共吸引60余家企业参加本次就业促进周活动,招聘岗位涉及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汉语国际教育等多个专业,共有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同泽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提供英语教师、汉语教师、行政专员、客户经理、文秘、校长助理等200余个,招聘人数3300人,覆盖了学院2022届毕业生的全部专业,累计投递简历400余份。
建筑工程学院:新媒体广泛宣传
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筑工程学院从企业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在企业沟通方面,学办主任、系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多方共同与企业沟通联系,在企业资质上严格把关,筛选出专业对口、专业层次较高的企业,保证了学生就业质量;在学生方面,从学办主任、系主任到辅导员、班主任广泛宣传与动员,确保学生的参会人数。
另外,对于“就业难”、“慢就业”的同学,老师们建立工作台账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给他们讲解平台的用法和简历的写作技巧。在宣传方面,学院还制作了微信报道和H5请帖,增强企业和学生的参会积极性。
商学院:三重联动 多措并举
商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习就业工作,从今年3月起,先后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三重联动的帮扶机制;分析学生就业意向,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召开就业工作培训会,提高就业工作业务能力;明确目标,制定每月就业率完成指标;建立就业台账,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就业工作纳入全体教师绩效考核;利用媒体平台,推荐用人单位。
本次双选会共计参加企业31家,提供岗位92个,137名学生参加,共计浏览量2841次,投递简历次数190个,一场视频面试,共有112名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招聘企业
四季酒店人力资源总监 晏殊雨:沈阳城市学院搭建真实职业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多样化实操及理论课程,为同学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出了大量酒店服务行业的管理人才。沈阳城市学院的同学们每次实习都表现优异,能够快速融入酒店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很欢迎贵校的学生加入四季的大家庭。
东软校企合作经理 袁璐璐:去年我们招聘的2018级学生有20余名。像计算机专业的李佳慧同学目前就职于东软汽车电子事业部,从事软件开发岗位,在沈阳薪资7000元,也被我们企业内部评为新锐力量,作为优秀新员工代表储备培养;计算机专业刘念同学在东软医疗事业部,从事软件实施工程师岗位。像这样优秀的同学还很多,因此,我们非常愿意和沈阳城市学院合作,今年计划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其中包括核心技术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等。
深圳杰图总设计师 赵鑫:公司现在正致力于BIM的发展,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主打BIM特色,对校企双方而言,会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学院推荐的实习生相较于其他高校毕业生具有应用能力更强的特点,工作上手更快,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高要求,因此,我们今年仍选择与学院合作,希望招到更多优秀人才。
辽宁科泰律师事务所 金日男: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法学行业对法律服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向数字化领域发展。未来,公司与沈阳城市学院的合作会进一步扩大专业范围,不局限于法学专业。相信通过紧密合作,一定会在人才培养、课程共建、就业实习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2022届毕业生
2018级汉语言专业 孟婷:学院为了指导毕业生提升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向我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网上服务,解决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借助双选会让我更多了解社会和职场需求,结合我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找到满意的工作。
2018级财务管理2班 魏铭莹:感谢学校能够给予这次线上双选会的就业机会,这次我投递了5家公司,有2家企业发出了面试邀请,通过与面试官的沟通,让我更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目前正等待心仪公司的最终面试结果,希望能够顺利通过。
早在今年3月,学校召开了“沈阳城市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疫情发生后,学校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校领导及时对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云部署”,带头“访企拓岗”,用心用情用力抓落实促就业。在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的关键阶段,学校全体教师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就业工作目标。
欢迎报考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大学。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不懈追求。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沈阳城市学院欢迎你!
招生咨询电话
024-89597888
024-89597555
024-89597617
024-89597606
18640194605
微信号:sycuzs
上一页: 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