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盲从,做理性消费大学生

作者:来源:时间:2019-11-12

  /李琪 

  “这个月又没钱了。”就在新学期开学之前的那个月,刚刚迈入大二的小雯一边喊着穷,一边又在电脑前拍下了心仪已久的那款手机,将信用卡里的最后一笔钱花掉。这已是小雯的第二张信用卡,加上花呗,小雯已欠下了2万多元,现在她没有任何收入,每月只有父母给的2000元生活费,至于钱怎么还,不知道,也不去管!“也就两万块嘛,小钱而已,随便做个兼职就能搞定,怕什么!”小雯如此安慰到自己,却一直没有“兼职”行动。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样的现象已是见怪不怪。日前河南一家媒体曾报道郑州某高校,一大学生用自己及同学的身份证贷款,负债几十万元无力偿还,最后跳楼自杀。父母怎么也想不通,平时懂事听话的孩子怎么会欠下如此巨债。 

  其实类似的灰色新闻从未间断:子欠卡债,老父亲毁家偿还;年轻女大学生刷卡无度,被逼还贷;儿子欠下巨额民间借贷,父母无力偿还……他们大部分二十来岁正当年少,还有大把大把的岁月和青春等着度过,却因为毫无节制的超前消费硬生生将自己和亲人逼上了绝路。 

  那么超前消费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去年的大数据就知道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全国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5.3%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2000元。77.8%的受访大学生称身边的透支消费很普遍。“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了无数屌丝青年的“金句”。连自己还都养不起,花起钱来比富豪还大方;拿着十八线城市的工资,却用一线城市的标准去剁手。 

 

 

  也不否认,当下很多贷款平台“罪恶之手”伸向了大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基本没有门槛,一个大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就借到贷款。而这些贷款的学生一般都没有经济来源,贷了款也总是没钱还,引发的悲剧应运而生。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后面却仍有一拨又一拨的人前赴后继地奔赴过度消费的万丈深渊,挡都挡不住,换电脑、买包包、逛商场,上酒吧……花起钱来眼不眨、手不抖。究其原因,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大致具有以下几点: 

  首先,自我期望值过高。对于支付宝中欠下的钱,张同学是这样盘算的:等到一参加工作,少说每月也有5000千元吧,每月还2000千,四个月轻松搞定,想的确实很美。然而现实却是这样的:毕业后,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但没有在三个月之内还清这8000块,反而又在信用卡里欠下了5000块,好不容易找了份文职,月薪3000,别说还款了,连自己每月的消费都不够。 

 

 

  其次,是无脑消费。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充斥着各种迎合年轻人消费心理的毒鸡汤:“高贵的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年轻人要会花钱才会挣钱”“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优秀”。不少年轻的大学生看得怦然心动,头脑发热:原来我活了这么多年都白活了,上大学了,我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然而她们对自己好一点的方式是这样的:一支口红几百元,一个包几千元,一双球鞋便是上千元,如今面对信用卡的催缴单,他(她)对自己的无脑消费后悔不已。 

  最后,是自制力差。每天都在自动循环“今年再也不买衣服了”,每晚都在心里发毒誓“再吃顿好的就减肥”;可一看到打折,两眼立马发光,手就按捺不住了。心情好的时候要买买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要吃吃吃,一个王者荣耀卸载了又装,装了又卸,卸了又装,连电脑都看不下去了…… 

 

 

  学者何常明在《自控力》一书中写道:“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而我认为后者要比前者大千倍。” 

  那我们大学生面对这些诱惑该如何在心里树立正确的消费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我们目前的身份,我们是大学生,目前没有收入来源,日常开支来源于父母,要学会合理支配消费。随着当代购物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线下的商场,还是网络电商,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便捷,高效的购物节奏,引发了很多年轻大学生在没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超前消费,特别现在很多网店,手机实体店甚至可以分期付款,零首付购买价值较为昂贵的商品。还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追求时髦,不惜欺骗父母,以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与同学盲目攀比,最后不仅加剧家庭经济问题,而且还养成了不好的消费习惯。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正确的大学生消费观是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价值观。理性消费我们要做到:注重消费品的实用性,就是买了要能用,好用,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常常根据视觉来购买东西,最后买回来的东西不能用,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要结合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合理支配消费。现在很多大学每到双十一,学校的菜鸟驿站,学校门口的快递点,都是爆满,可见我们大学生对于网购的热衷,其中就有一些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判断能力,出现别人买,我也买的现象,他们并没有把实用作为购买的出发点。 

  第三、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丢。这话不是老生常谈,不管在过去,还是当今社会,勤俭节约是永远适用的。只有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俭不是吝啬,它是一种作风,当我们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品中无法辨别的时候,勤俭的精神会引导我们走出迷茫,按需购买,按经济能力购买的购物观才会逐渐形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勤俭节约的精神牢记在心,从学会控制自己盲目消费开始。 

  今天学会理性消费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不要盲目超前消费,不要随意透支银行卡,做一个学会理性消费,拥有正确消费价值观的合格大学生,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大学心理导师的忠告。